2022年西太平洋某海域,波涛汹涌中,一艘中国海军万吨级驱逐舰孤身前出,雷达锁定远处的美国航母编队。网络传言称,这艘南昌舰能一轮齐射击沉敌方舰群,完胜而归,真相果真如此?这场对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较量? 南昌舰,舷号101,是中国海军055型导弹驱逐舰的首舰,其诞生历程承载了海军装备现代化的跨越。2014年,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船坞内,工人们忙碌于钢板切割与焊接,火花四溅,机器轰鸣。舰体从龙骨开始逐步成形,舰桥高耸,甲板上布满112个垂直发射单元的安装点。2017年6月28日,下水仪式在晴朗的夏日举行,江面平静,岸边彩旗飘扬。南昌舰缓缓滑入水面,船厂工人与海军代表齐聚码头,鞭炮声响彻云霄,标志着舰艇进入海上测试阶段。 接下来的海试中,南昌舰多次驶入黄海和东海,舰员在舰桥内监控雷达屏幕,测试推进系统,模拟复杂海况下的机动操作。舵手根据指令调整航向,机舱内技师检查仪表,确保动力系统稳定。2020年1月12日,青岛军港码头举行入列仪式,海风吹拂,军舰列阵,官兵身着白色军服整齐列队。南昌舰正式加入北海舰队,成为万吨级舰艇的先锋。其装备包括先进相控阵雷达、通用垂直发射系统,可发射防空、反舰和对地导弹,排水量超一万吨,作战能力跻身世界前列。
网络上流传一种说法,称南昌舰能单舰对抗美国航母编队,甚至一轮齐射击毁多艘敌舰后安全撤离。这种观点在2022年西太平洋的一次事件中被广泛讨论。那年5月,辽阔的西太平洋海域,海面波光粼粼,远处的天际线隐约可见。南昌舰作为辽宁舰航母编队的一部分,正在执行远海训练任务。雷达室内的屏幕上,突然出现多个光点,显示一支出航母编队的美国舰队正在靠近,舰载机频繁起降,试图侦察我方编队动向。 南昌舰接到指令,前出近百海里,直面对方。舰桥内,舰长站在指挥台前,目光注视前方海面,下令开启主雷达,锁定目标。雷达天线缓缓转动,屏幕上光点闪烁,显示敌方舰艇的方位和距离。两架美军舰载机低空掠过,引擎轰鸣,掠过海面掀起阵阵浪花,试图挑衅。南昌舰迅速调整航向,舰体在海浪中轻微摇晃,官兵紧握操作台,保持警戒状态。 这场对峙持续了20多天,南昌舰保持高速机动,舰员轮班值守,雷达持续运转,锁定对方航母及其护卫舰群。美方舰队由一艘核动力航母为核心,周围环绕多艘阿利·伯克级驱逐舰和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,空中还有战斗机巡逻,形成严密防御网。南昌舰的相控阵雷达屏幕上,敌方舰艇的信号清晰可见,舰员通过光纤网络实时共享数据,指挥系统高效运转。
一次,敌方驱逐舰试图绕过南昌舰,靠近我方编队。南昌舰迅速加速,舰首劈开海浪,水花飞溅,成功拦截对方航线。舵手精准操作,舰体倾斜,保持有利阵位。美方舰艇调整航向,未能突破,最终转向撤离。整个过程中,南昌舰未发射一枚导弹,而是依靠吨位优势、机动性能和电子对抗能力,成功为航母编队争取了防御纵深。 然而,网络上夸大的说法与事实有明显出入。055型驱逐舰装备先进,112个垂直发射单元可装载鹰击21反舰导弹,射程远,威力大,理论上对大型水面目标构成威胁。但美国航母编队并非单一目标,其包含多艘护卫舰、潜艇和舰载机,防空系统如宙斯盾能拦截来袭导弹。假设南昌舰真的发起攻击,海面上将硝烟弥漫,导弹拖着尾焰划破天空,但敌方舰艇会迅速启动干扰系统,发射箔条和烟雾弹,舰载机可能从高空投下反舰导弹。 南昌舰需同时应对多方向威胁,舰员在指挥舱内忙碌切换目标,调整防御系统,舰体在急转中摇晃,情况瞬息万变。即便南昌舰能命中部分目标,自身也难以抵挡敌方反击,存活概率极低。海军战略中,055型舰艇定位为舰队防空和护卫,任务是协同作战,而非单舰硬抗。单独对抗航母编队属于极端情况,代价高昂,非正常战术选择。权威报道中,2022年的对峙仅为和平状态下的航线拦截和雷达锁定,无武力交锋,网络上“一舰灭群”的说法纯属夸张。
南昌舰在2022年事件后,继续参与多项任务。2024年1月7日,中央宣传部授予南昌舰党委“时代楷模”称号,表彰其在远海任务中的表现。训练中,舰员在甲板上操作舰炮,模拟对海打击,炮声震耳,海面升起水柱。舰载直升机起降,旋翼声响彻上空,执行侦察任务。海军整体实力稳步提升,055型舰艇数量增至10艘,第二批次舰艇陆续下水,预计2025年全部建成。 南昌舰作为首舰,仍在北海舰队服役,执行远海护卫任务。面对网络热议,需保持理性。战略上可自信面对对手,但战术上必须重视敌方实力。
美林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